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報道 > 動態報道

香港教胞訪問團考察寧夏南部山區

 秋 風 蕭 瑟 甯 夏 行

           —— 記香港教胞寧夏考察訪問團在南部山區

 

2007年10月24日,正值農曆“霜降”。可是,正午時分的甯南山區依然陽光普照,遼闊的大地上一片暖洋洋。香港教胞寧夏考察訪問團團長脫志賢主席率香港中華回教博愛社香港回教婦女會一行8人,滿懷穆斯林兄弟姐妹的深情厚意,來到寧夏南部山區回族聚居地吳忠市同心縣和固原市考察訪問。

在主人的陪同下,考察團從銀川出發前往同心,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同心西寺中阿女子學校。學校位於同心縣城二村西寺不遠處,校門打開時,黑保仁校長、劉香玲副校長及其他幾位老師熱情地把大家領進校園。大家互道“色倆目”,分外親切。劉校長說,先請大家看看授課情況吧,於是邊看、邊問、邊介紹。看了教室,食堂、水房、宿舍,還有禮拜室。婦女會的王香君主席、蔣寶蓮副主席、博愛社馬光玉秘書三位女教親看的特別仔細。經過大約一個多小時,大致瞭解了學校的基本情況。 女校是一所民辦學校,現有學生200多人,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主要學習伊斯蘭基本教義,愛國愛教,遵紀守法,針對當地愚昧落後的習俗,反對毒品和賭博,幾年來取得了很好效果。 老師認真的工作和女孩勤奮的學習使我們深受感動,博愛社和婦女會分別把乜貼交給劉校長,請她安排為教師和同學們改善生活。

午餐以後,大家來到座落在舊城的同心清真大寺,高大宏偉的古建築一下吸引了楊義護秘書長和司徒亮委員,他們拉著攝影師黃榷芳先生搶拍了一張照片,才跑回來與大家合影。同心清真大寺建於元末明初,寺門前一座磚牆照壁,飾有大幅花木磚雕,刀法細緻,構圖精美。由卷門通過暗道可登上基台,在臺上首先看到的是二層四角攢尖頂的邦克樓。樓亭上綴滿磚雕紋樣。穿過邦克樓側的牆門,就到了大殿院落。這是可同時容納千餘人禮拜的大殿,大殿廊簷左右磚壁上寫有“聯進唐兵移在西域,更換回軍來至中國”的字樣。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曾在這裡成立陝甘寧省豫海回族自治政府,是中國第一個民族自治政權。駐寺阿訇是本地人,他們十分感動地收下我們的乜貼,並好奇地詢問香港教胞的情況。可是因為還要趕路,我們不及詳細多說,就又匆匆上路了。

趕到固原,已經五點多了。固原市委統戰部長、市政協副主席馬天芳先生、市府宗教局局長海正鵬先生、副局長兼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馬旺璽先生、副會長臧斌先生等在華祺飯店會議室會見了考察訪問團全體成員。考察訪問團副團長黑良慈先生向主人依次介紹來訪人員以後,馬天芳副主席對香港教胞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接著,他又介紹了固原市歷史文化、民族宗教和經濟建設的成就。隨後,楊義護秘書長受脫志賢主席委託介紹了香港回歸祖國十年來,穆斯林在港安居樂業、爭取教胞權益、參與社會活動、積極支持特區政府工作,得到香港各界肯定的情況。同時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考察,增加瞭解,能為改變固原的貧困面貌盡一分力。

第二天一大早,馬旺璽副會長引領我們前往彭陽縣山區。汽車行駛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不已。大概四十分鐘來到一個名叫丁岡堡的山村,我們在村裡走訪了兩戶貧困家庭。一家有癱瘓老人常年臥床,還有一個弱智的孩子,拖累全家陷於貧困;另一家是兩代寡婦,兩個殘疾孩子,還有兩個上大學的孩子,生活都很困難。看到這些情景,大家紛紛拿出帶來的衣物、糕點送給了孩子和老人,當他們接過貼補生活費的時候,久久握住王大姐和馬大姐的手不願放鬆。

穿過崎嶇的山路,我們又來到了彭陽縣古城鎮德忠醫院。院長羅德忠老先生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退休以後,自費開辦了這家醫院。醫院在鎮上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的許多問題,比如說醫生對當地多發病有經驗;中藥價格低;路近可以及時就診;節省了進城看病的路費、餐費、住宿費等。俗話說:救人救急。醫院急人所難,應該支持。王香君、蔣寶蓮兩位哈智太一合計,就拿出四萬兩千元人民幣,連同博愛社的善款一起,捐給了德忠醫院。

和當地教親一起做主麻,是我們的意願。為此,馬旺璽會長帶著我們來到新集鄉劉莊清真寺。張鳳俊阿訇在領拜之前,宣佈今天有香港教親參加聚禮,正體現了天下穆民一家親。楊義護秘書長代表大家向擠滿大殿的穆斯林高聲問候“色倆目”!說我們在此相會聚禮感到分外親切、分外高興。主麻結束,脫志賢主席代表博愛社王香君代表婦女會向劉莊清真寺捐贈乜貼,張鳳俊阿訇高興地接受了香港教親的心意。

回程中我們又訪問了新集鄉張化小學,在學校海伯成校長引領下參觀了校舍、課室、操場。我們為學校的輔助設施,運動場地的改善給予了捐助。隨後,我們又專門來到彭陽縣回民公墓考察。公墓占地80畝,地勢起伏,開揚廣闊。但是建設資金缺口不小,我們請馬旺璽副會長把設計、預算先作好,然後分步籌集資金,一項一項地做。

固原廿十裡鋪拱北,又稱南古寺,建於元。據碑載,該寺傳教者是來自伊朗德黑蘭卡迪裡教團,人稱“西來上人”。他雲遊六盤開城,隨後定居五原山崖古窯洞,建寺傳教。先後勸化探馬赤軍內的蒙、漢民族信仰了伊斯蘭教。忽必烈滅夏國後,撥鉅款在五原山下修寺院、禮拜殿、水房、灶房、客房等,並命名為南古寺。明成化二年,即1466年7月12日,賢人歸真後安寢於寺院北台。其徒黃須教長在此墓址修建六角八卦亭,從此大寺稱為拱北。圍繞廿十裡鋪拱北的創建與沿革,民間流傳者許多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表現了本地回漢人民的情感和心理感悟,是一處祥和、消災、安定、團結的載體。回漢人民共同維護、支助修繕,以不同的信仰方式焚香膜拜,已經俗成約定。管委會主任馬生禮阿訇向博愛社和婦女會一行仔細介紹了情況,並收下了我們捐獻的乜貼。

這次來到寧夏南部山區考察,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自治區伊斯蘭教協會、固原市府、市政協、市伊斯蘭教協會的通力支持下考察訪問非常順利。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伊斯蘭教協會會長謝生林大阿訇和副會長兼秘書長黑富禮先生、固原市副市長田治富先生在考察訪問團抵達銀川的當天就安排了親切的會見,對香港教胞的到來表示了熱烈地歡迎。在豐盛的歡迎宴會上,謝生林會長說:香港穆斯林和寧夏穆斯林是一家人,關係非常密切。人員往來和交流連年不斷並日益密切,我們非常珍惜這份情誼。今後我們還要多交流,互相學習服務教親、服務社會的好經驗、好做法,為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盡到我們穆斯林的責任和力量。謝會長的講話說出了兩地穆斯林的共同心願。

香港中華回教博愛社香港回教婦女會寧夏考察訪問團於10月28日離開銀川返港。

點擊伊斯蘭之光瀏覽更多內容